免费一级a毛片夜夜看-免费亚洲网站-免费亚洲视频在线观看-免费亚洲视频-免费成人福利视频-免费成人av电影

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有關收費項目及收費標準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關于公布 《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有關收費項目及收費標準》 的通知
站點搜索
科普小知識

中國計量測試學會


古代計量的產生


發布時間:2016-07-16 14:54:56

 
 

中國古代計量的發生,可以追溯到四、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會末期。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和社會組織形式的進步,開始提出對長度、容量、重量和時間等計量的需要。這些計量活動常以人體的某一部分、其他的天然物或植物果實作為計量標準進行計量活動,如伸掌為尺、邁步定畝、滴水計時等。

  據古書記載,氏族社會后期,傳說中的氏族領袖額項,已通過觀測星辰推算一年的長度。其后,黃帝“設五量”,有“權衡、斗斛(hú)、尺丈、里步、十百”,簡稱為度、量、衡、里、數。“度、量、衡”是我國古代對長度、體積、重量計量的統稱。黃帝的繼承者是堯、舜。堯命羲和根據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來制定歷法,把一年訂為366日。舜東巡時協調各部落氏族的日月和四時季節,對各部族的歷法和度量衡作了協調統一。

  中國古代第一位建立度量衡標準的人是——大禹。相傳大禹治水發生在距今三、四千年前,禹疏濬(jùn)水道,引水入海,首先要考察水勢,尋找水的源頭和上下游流經的地域,這一切都離不開測量。規矩準繩就是最古老的測量工具。用“準”定平直,“繩”測長短,“規”畫圓,“矩”畫方。“矩”還可以用來定山川之高下、大地之遠近。

  治水這樣大規模的測量必定要有統一的計量標準,這個標準是怎樣建立的呢?《史記》給出了答案:“(禹)身為度,稱以出。”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以大禹的身長和體重定出長度、重量的單位。有了單位和標準,并把它復制到木棍、矩尺和準繩上,測量長度時就可以直接讀數和計算了。治水工程即使在不同地區也就可以復現和傳遞這個量了。

  大禹派遣人去四方勘測,“步”便成為測量大地最原始的單位。這種以步為丈量土地的單位甚至延續了幾千年。怎樣才算一步呢?跬步,作為長度單位則起源于走的動作。《孔叢子》說“跬,一舉足也,倍跬為步。”即一條腿跨出的距離稱“跬”,再把另一條腿跨出的距離稱“步”。今日所稱的“步”則為一舉足,其實相當古代的半步。這些都說明了大禹運用各種測量方法最終達到治水的目的。

  禹治水有功,被舜立為繼承人,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第一個王朝——夏,從此治水時建立起來的度量衡便成為夏朝法定的制度了。

lishi-0101-1-1.jpg

夏禹使用規矩準繩治水患,并以自己的身長、體重作為長度和重量標準等,這些傳說記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時代計量發生的萌芽情況。

lishi-0101-1-2.jpg

新石器時期出土的七孔石刀,孔距均勻,孔眼相當,是經過比較測量的

lishi-0101-1-3.jpg

《孔子家語》記:布指知寸,布手知尺;兩手之盛與一升容量相當240步為一畝。


?

友情鏈接

? 2015-2023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 版權所有 ICP證:京ICP備14006989號-1
最佳瀏覽分辨率1280*800或1440*900為了本系統能更好的為您服務請使用IE8.0或以上版本瀏覽器